一轉眼好一陣子沒發表新文章了。其中一部分原因不外乎太忙了。開業加上講課、演講邀約不斷。但是,也有一種好像這幾天想寫這個,過幾天想寫那個。有點拿不定主意,又不太確定寫甚麼比較重要的感覺。但是上個月去日本參加學會之後,聽到日本分享一個主題是我覺得非常重要的觀念。也可以說是我這一年來的總結,那就是口腔衰弱症

 

甚麼是口腔衰弱症,在台灣這可以說是非常新的觀念,如果是一兩年前我自己可能都似懂非懂。但這幾年致力於活動假牙的治療,當我們慢慢把病人做了好幾年不能用的假牙治療好了以後,這個觀念就漸漸在我的腦海中浮現。剛好這次去日本聽演講,簡直相見恨晚,把我這一陣子的心得,一下子說了出來,也不得不佩服日本的醫療一直走在最前面。

 

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舉例:如果一個馬拉松選手20歲的時候能跑10公里,後來腳受傷了。休息了5年沒運動。後來在25歲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名醫,把他腳醫好了。這位選手在腳醫好的隔天馬上能跑10公里嗎?甚至臉不紅氣不喘跑出5年前的水準嗎?答案很明顯,當然不行,更何況是體力、精力大不如年輕人的老人家。但是這麼簡單的觀念,只是到了嘴巴,大家突然糊塗了。

 

很多老人家來門診做假牙的時候,已經3~5以上沒有用好的牙齒好好吃東西了,老人家又多是拖到假牙完全不行了才肯過來補一下、救一下急。這個時候,醫生做了一副新假牙給他,隔兩天跑來說,這副假牙完全咬不動,不能吃東西,懷疑假牙做得不好。但真的是這樣嗎?

 

所以運用到剛才跑馬拉松的觀念。對於口內假牙的製作完成時,病人因為長期口腔重建狀況不良,很多時候剛做好的假牙覺得不好用,其實是老人家的口腔機能沒有完全恢復過來。這就是口腔衰弱症。但是注意,也確實有一部分是假牙做得不好,所以這部分不是片面醫師或病人的感覺就絕對正確。因為現在外面假牙做不好轉來的案例太多了,每個轉來的有一半醫生也覺得自己做的沒問題。這中間有一部分是軟床我們也懶得再說了,再一部分就是連醫師也不懂口腔衰弱症的道理,也有假牙設計確實不理想的。所以我們臨床上要運用問卷、二極體雷射、舌壓測定器、斷層掃描、咀嚼肌檢查等等做輔助診斷來發現問題,進而改善病人的狀況。

 

所以臨床上,很多病人一開始不能相信自己不會吞東西,覺得自己的嘴巴、自己有舌頭。天天朝夕相處,卻被醫生說自己不會吞東西,要從頭開始練習而感到懷疑、不可置信。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解釋。用很多理論跟儀器的證實,加上有些病人在我們的幫助之下,確實慢慢地恢復功能,才慢慢地相信我們。但我還是要有感而發的說,我們也確實常常被誤會,因為活動假牙在配戴的過程多少都會有不舒服。病人有時候覺得我們做也不舒服,認為我們跟蒙古大夫沒兩樣。我自己想了很久,有一個關鍵的不一樣是,我們的不舒服是有進度的,我不會說沒救了,而是按照治療進度會越來越改善,是往好的地方發展。蒙古大夫的治療是無章法的,痛同一個地方幾個月毫無改善。也沒有改善疼痛的對策或治療。對痛的緩解無期限,甚至發脾氣,羞愧轉生氣希望病人別來煩了,一直痛到病人受不了不再去找醫師而不了了之。

 

這些也不是我信口開河。演講完,我撥了時間去日本牙科教科書店逛逛。馬上看到日本高齡照護教導老人家吞嚥困難的照顧的叢書。對於這方面的知識,日本已經有書籍,有方有法的教導護理師、長照者如何學習,配合,重建老人的口腔機能與健康。國內在這方面的資訊非常的少,我馬上買了一本來讀。希望把最好的照顧給我們的病人。

swalowingbook0001.jpg

反觀全口假牙、活動假牙是如此。難道植牙不是嗎?如果說活動假牙是腳踏車,要靠自己的力氣行駛,那植牙就是電動腳踏車。對,沒錯。植了牙可以輕鬆許多。但是沒力氣的人騎了電動腳踏車就完全安全了嗎?當然不是,這些都是一樣的道理。所以,假牙製作可以快速,但人的機能能不能配合,要看每個人的身體狀況。要靠醫師的評估、復健,協助病人不是只恢復牙齒的數目,而真正的恢復口腔機能、咀嚼功能,才算是完整的治療。不論植牙、活動假牙、全口假牙都一樣。

 

所以做假牙不是把牙齒外型做好了放到嘴巴裡就一定馬上能用,一次只做一顆牙相對比較簡單,一次做越多牙就越難,醫師要知道消失的這些牙怎麼正確合理的在嘴巴裡排列、高度如何才適當、美觀、咀嚼、吞嚥等等。當然病人就會遇到幾個基本的問題,醫生會做假牙嗎?對!連第一步假牙正不正確就會開始卡關。如果假牙這麼好做,我們也不用老遠跑到日本去學做假牙。醫師執照只要60分就及格了。也沒規定醫師一年要做幾副活動假牙才算會。所以醫生可能天天再洗牙,補助牙,但病人被做的活動假牙可能是那個醫師做的今年的第一副。再來不管對的或不對的假牙放到嘴裡都可能會痛、會不舒服。只是對的假牙一陣子就好了(平均三個月),不對的假牙可能一年都在痛同一個地方。再加上口腔衰弱症的問題。。。

 

所以如何避免口腔衰弱症?

 

要活就要動,要動的正確、動得健康。就可以避免衰弱。所以首先就是不讓不正常運作的咀嚼狀況保持太久。簡單的說,缺了好幾顆牙,吃東西的方式開始不正確了,活動假牙鬆了,吃東西不能正常咀嚼了。一開始我們都覺得是小問題。但是就像鞋子鬆了、尺寸大了。我們開始用不正確的姿勢走路,長期就會導致關節、脊椎不健康。所以有小問題就找醫師檢查,定期把活動假牙的鉤子調緊一點,連續2~3顆以上的缺牙趕緊修理。不穩、會痛、不舒服的活動假牙趕快修理、調整。不要忍著,尤其是忍到受不了了才要換。問題拖久了,到時候要矯正、復健回來也要花很長的時間。

 

有口腔衰弱症怎麼辦?

 

經過醫師的檢查,如果有這個傾向,跟醫師配合。需要一段時間的復健、治療、重建。包括正確假牙假牙的製作,吞嚥練習、咀嚼肌力練習、口腔機能復健等等。治療期間會痛、不舒服,跟醫生反映。需要時間、要耐心。在正確的治療下會慢慢改善的。

 

靈感一來說了一大堆,希望對病友們有幫助。希望趕緊有下一篇文章。不要再拖那麼久了。。。

arrow
arrow

    假牙沈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